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原文】一、
唐代诗人常建的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是一首描写禅院清幽景色和抒发内心宁静情怀的七言律诗。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寺庙环境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理的感悟,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,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。
全诗以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”开篇,点明时间和地点,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。接着通过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展现禅院的幽静与美丽。中间两联写景细腻,尾联则以“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”收束,突出禅意,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常建(唐代) |
诗题 |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|
体裁 | 七言律诗 |
创作背景 | 唐代,常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,借景抒情,表达禅意与宁静心境 |
诗句内容 | 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 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 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 |
意象分析 | - 清晨、古寺、初日:时间与空间的宁静 - 曲径、禅房、花木:幽静的禅院环境 - 山光、潭影: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净化 - 钟磬声:禅意的象征 |
主旨思想 | 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以及在禅院中获得的心灵安宁与超脱 |
艺术特色 | - 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 - 对仗工整,结构严谨 - 景中寓情,情景交融 |
后世评价 | 被认为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|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文学价值或历史背景,可继续提问。
以上就是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原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