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耻下问意思解释】“不耻下问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后人引申为“不耻下问”,意思是不以向地位、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谦虚好学的态度,鼓励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因身份或地位的差异而拒绝提问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耻下问 |
拼音 | bù chǐ xià wèn |
出处 | 《论语·公冶长》 |
含义 | 不以向地位、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谦虚好学 |
近义词 | 虚心求教、不骄不躁 |
反义词 | 好高骛远、自以为是 |
用例 | 他虽学识渊博,但从不耻下问,深受学生敬重 |
二、成语内涵解析
“不耻下问”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,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。它提倡的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态度,认为真正的智者不会因为自己懂得多就看不起别人。相反,他们更愿意倾听他人意见,从不同角度汲取智慧。
在现代社会中,“不耻下问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职场、学术还是日常生活中,面对不懂的问题时,勇于提问、虚心请教,往往能更快地解决问题,提升自我。
三、常见误区
1. 误解为“随便问”:
“不耻下问”并非鼓励随意提问,而是强调在有需要时,不因对方身份而拒绝请教。
2. 误认为只适用于学生:
这个成语适用于所有人,无论年龄、职位,只要具备学习精神,都应保持“不耻下问”的态度。
3. 忽视“耻”字的含义:
“耻”在这里不是指羞愧,而是指“不觉得羞耻”,即不因提问而感到丢脸。
四、总结
“不耻下问”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,体现了谦逊与求知的精神。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,保持这种态度,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,避免固步自封。学会提问,是通往智慧的第一步。
以上就是【不耻下问意思解释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