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冥顽不灵的意思】“冥顽不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、不知变通,即使面对明显的道理或事实,也拒绝接受和改变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多用于批评那些思想僵化、缺乏灵活性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冥顽 | 愚昧无知、顽固不化 |
不灵 | 不灵活、不聪明、不接受新事物 |
整体意思是:形容人非常愚昧固执,不肯接受劝告或改变看法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出自唐代柳宗元的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今之学者,得一管之见,便自以为是,冥顽不灵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但通常用于批评他人。
- 近义词:顽固不化、执迷不悟、死板教条
- 反义词:虚心接受、灵活变通、开明通达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某人不听劝 | 他冥顽不灵,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。 |
描述思想僵化的群体 | 这个部门的人冥顽不灵,不愿意尝试新的工作方式。 |
形容顽固的政策 | 政府的某些政策过于冥顽不灵,难以适应时代变化。 |
四、总结
“冥顽不灵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、不愿接受新观念或改变行为的人。在日常交流中,使用该词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。它不仅适用于个人,也可用于描述组织、制度或社会现象中的僵化问题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冥顽不灵”的含义、用法及适用场景,帮助我们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。
以上就是【冥顽不灵的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