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月不谙离恨苦】一、
“明月不谙离恨苦”出自唐代诗人晏殊的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,原句为:“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,而月亮却依旧冷漠地照耀着人间,仿佛不知人间的悲欢离合。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,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。
该句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境,也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孤独、思念和无法排遣的情感。它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“物我两忘”的情感表达方式,即自然景物虽美,却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波动。
二、相关资料整理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晏殊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 |
原文 | “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” |
作者 | 晏殊(北宋著名词人) |
诗体 | 词(宋词) |
主题 | 离别之苦、孤独感、对往事的怀念 |
意象 | 明月、斜光、朱户、菊花、兰草 |
情感基调 | 凄清、哀婉、忧郁 |
文学手法 | 拟人化(明月“不谙”)、对比(自然与人情) |
后世引用 | 常用于描写思念、孤独、人生无常等主题 |
艺术特色 | 情景交融、语言含蓄、意境深远 |
三、结语
“明月不谙离恨苦”一句虽短,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力量。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,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映照。在现代生活中,这句话依然能够引发共鸣,提醒人们在面对离别与孤独时,保持内心的坚韧与希望。
以上就是【明月不谙离恨苦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