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不窥园意思】“目不窥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三年不窥园,其学甚苦。”原意是说董仲舒专心读书,三年都不曾走出庭院去看一眼园子,形容人专心致志、埋头苦读,不为外界所动。
一、
“目不窥园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专注,尤其是在学习或研究时,能够全神贯注,不被外界干扰。它强调的是一种沉静、专注和毅力的精神状态,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学术、科研或技艺上潜心钻研的人。
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,多用于书面语中,表达对学者或有志之士的敬佩之情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目不窥园 |
拼音 | mù bù kuī yuán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原意 | 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子,形容专心学习 |
现代含义 | 形容专心致志,不为外物所扰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称赞他人专注精神 |
近义词 | 全神贯注、专心致志、潜心钻研 |
反义词 | 心不在焉、三心二意、分心旁骛 |
使用场景 | 学术、研究、写作、学习等需要专注的场合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目不窥园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文化精神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读书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,而“目不窥园”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纷繁世界时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,追求更高的学问和修养。
在现代社会,虽然信息爆炸、诱惑众多,但“目不窥园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,只有真正专注于当下,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以上就是【目不窥园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