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及原文】引发关注。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。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,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。
一、历史背景
1. 安史之乱:
唐玄宗天宝年间(742-756年),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。这场持续八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经济,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,城市荒废,国家动荡不安。
2. 杜甫的处境:
杜甫在战乱爆发后,被迫离开长安,四处漂泊。他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惨状,也深刻感受到国家由盛转衰的现实。此时的他,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3. 创作时间:
《春望》写于公元757年,当时杜甫被困于长安,看到昔日繁华的京城如今满目疮痍,感慨万千,写下此诗。
二、原文内容
《春望》
>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>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>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>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三、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杜甫(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) |
诗名 | 《春望》 |
创作时间 | 公元757年(安史之乱期间) |
主题 | 战乱中的家国情怀、个人忧思 |
主要意象 | 山河依旧、草木繁茂、战火连绵、家书难寄 |
情感基调 | 悲凉、沉郁、忧国忧民 |
艺术特色 | 借景抒情、对比手法、语言凝练 |
四、总结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一句,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战乱后的凄凉景象,既表现出自然的永恒,又映衬出人世的无常。杜甫通过这首诗,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也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。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代表作之一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。
以上就是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及原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