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社戏》原文】我们鲁镇的春节,向来是热闹非凡。尤其是到了年关,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,杀猪宰羊,蒸年糕,贴春联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。而在这热闹之中,最让孩子们期盼的,便是看“社戏”了。
“社戏”是村里在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传统表演,通常是在庙前或村中的空地上搭起一座临时的戏台,由村里的老人们组织,邀请附近的戏班来演出。这不仅是一种娱乐,更是一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仪式。
那一年的冬天,我跟着母亲从城里回到鲁镇,住在外祖母家。那时我才十岁左右,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。听说村里要演社戏,我便天天盼着,连睡觉时都在梦里想着锣鼓声和演员们的唱腔。
终于到了日子,傍晚时分,天色渐暗,村子里的人们纷纷拿着小板凳,三三两两地往戏台那边走。我也跟在母亲身后,兴奋地跑来跑去。戏台不大,但布置得却十分讲究,红布幔子挂得整整齐齐,台前摆着几张长桌,上面放着供品和香炉。
戏一开场,锣鼓声便响了起来,演员们一个个登场,穿着鲜艳的戏服,画着精致的脸谱。我坐在前排,看得入神,完全忘记了时间。台上的人物有文有武,有忠有奸,唱词抑扬顿挫,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。
那时的我还不懂戏文的意思,但那种热闹的氛围、动人的表演,却让我深深着迷。我常常在夜里回想白天看到的戏,甚至模仿演员的动作,学着他们的唱腔,惹得邻居家的孩子们也围过来一起玩。
社戏虽然只演几天,但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如今,我已经长大,回想起那些年的社戏,心中依然充满温暖。那不仅仅是一场戏,更是家乡的记忆,是童年的味道。
每当我走在城市的街头,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锣鼓声,总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闹的夜晚,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