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泻千里的含意和造句】“一泻千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迅速、势头强劲,或者水流奔腾不息、气势磅礴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描述某种趋势或情绪的快速蔓延。
一、“一泻千里”的含义
“一泻千里”字面意思是“像水一样从高处急速流下,直奔千里之外”。它最早出自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,原意是形容水流非常湍急,一泻而下,势不可挡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比喻事情发展迅速、势头猛烈,或者情绪、思想等迅速传播开来,难以控制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一泻千里”可以有以下几种含义:
1. 形容水流迅猛:如江河奔流,气势宏大。
2. 比喻事态发展迅速:如政策出台后影响迅速扩散。
3. 形容情绪或思想传播广泛:如谣言一泻千里,迅速蔓延。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- 自然景观描写:
“站在瀑布前,只见河水一泻千里,飞流直下,令人叹为观止。”
- 形容经济发展或趋势:
“近年来,新能源产业一泻千里,成为投资热点。”
- 描述信息传播:
“这条消息一泻千里,很快就在朋友圈里传开了。”
- 表达情感爆发:
“他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一泻千里,哭得痛快淋漓。”
三、造句示例
1. 他一想到即将出国深造,心中激动不已,情绪一泻千里。
2. 这个项目一旦启动,资金便会一泻千里地涌入。
3. 暴雨过后,山洪一泻千里,冲毁了村庄。
4. 他的想法一经提出,立刻一泻千里地传播开来。
5. 这场比赛的胜负一泻千里,观众们屏息以待。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一泻千里”形象生动,但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,避免滥用。尤其在表达负面情绪时,如“谣言一泻千里”,需注意语气是否恰当,以免造成误解。
总之,“一泻千里”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的成语,掌握其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精准、生动地传达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