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文 > 精选范文 >

蝉李商隐

2025-08-11 10:40:40

问题描述:

蝉李商隐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1 10:40:40

蝉李商隐】秋风渐起,落叶纷飞,蝉声却依旧在枝头回荡。古人常以蝉喻志,借其高洁之性寄托情怀。而唐代诗人李商隐,正是以一首《蝉》诗,将这一意象推向了极致。

“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”开篇两句,便道尽了蝉的处境与心境。它栖于高枝,本应清高自持,却因食不果腹而发出哀鸣,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。李商隐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、仕途坎坷的苦闷。他一生沉浮宦海,虽才华横溢,却屡遭排挤,正如那高处的蝉,看似清雅,实则孤寂无依。

“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”夜深人静时,蝉声断续,仿佛已无力再唱;而那棵绿树,却依旧冷漠无声,毫无怜惜之意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对现实世界的写照。李商隐所处的时代,权臣当道,忠良受抑,他的理想与抱负,在现实中一次次被击碎,如同那沉默的树,冷眼旁观一切。

“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”诗人自述官职卑微,如浮萍般漂泊不定;故乡的田园早已荒芜,昔日的繁华不再。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感叹,更是对时代动荡、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。李商隐的诗,往往含蓄而深远,不直接言情,却处处皆是情。

“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”最后两句,点明主题:请你(蝉)提醒我,我也像你一样,清白自守,不染尘埃。这是诗人对自我操守的坚守,也是对理想信念的坚持。即便身处逆境,也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高洁。

《蝉》这首诗,表面写蝉,实则写人。李商隐以蝉为镜,映照出自己的心路历程,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士人心态。他没有直白地抱怨命运,而是用细腻的笔触,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,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,又富有哲理意味。

读李商隐的《蝉》,不仅是一次文学的欣赏,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。它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高洁,并非远离尘世,而是在纷扰中坚守本心。正如那高处的蝉,即使无人倾听,也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