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民间游戏编花篮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编花篮》——大班民间游戏教案
二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了解“编花篮”这一传统民间游戏的来源和玩法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2. 技能目标: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、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传统游戏的兴趣,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。
三、活动准备:
- 空旷的活动场地
- 音乐(可选轻快的儿歌或传统音乐)
- 游戏道具(如绳子、布条等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
- 教师提前熟悉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:“你们有没有玩过一些老一辈人喜欢的游戏?”并简单介绍“编花篮”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一种传统集体游戏,常在节庆或闲暇时进行,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。
2. 讲解与示范(10分钟)
- 教师先向幼儿讲解游戏的基本规则:
“编花篮”是由多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,按照一定的节奏依次蹲下、站起,模仿编织花篮的动作。
-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,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,鼓励幼儿认真观察。
3. 分组练习(15分钟)
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4-6人,由教师带领进行初步练习。
- 教师在一旁指导,纠正不规范动作。
- 鼓励幼儿相互配合,培养合作意识。
4. 游戏比赛(10分钟)
- 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,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。
- 可加入音乐背景,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节奏感。
- 比赛结束后给予表扬和鼓励,增强幼儿的自信心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-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感受,如“你最喜欢哪个环节?”“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?”
-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“编花篮”,传承传统游戏文化。
五、活动延伸:
-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,让幼儿尝试用纸条、布料等制作“花篮”。
- 结合美术活动,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“编花篮”场景。
- 在语言区讲述与“编花篮”相关的民间故事,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。
六、注意事项:
- 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,避免拥挤或摔倒。
- 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调整游戏难度,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。
-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,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。
七、教学反思:
通过本次活动,幼儿不仅掌握了“编花篮”的基本玩法,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。同时,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触和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游戏文化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今后可以结合更多传统游戏,拓展幼儿的文化视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