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5.掌声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理解课文《掌声》的主要内容,掌握生字词,体会人物情感变化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情境体验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内涵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感受同学之间的关爱与鼓励,学会尊重他人、欣赏他人。
二、教学重点:
- 理解“掌声”在文中所象征的意义。
- 体会小英前后的心理变化,感悟爱与鼓励的力量。
三、教学难点:
-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,理解“掌声”背后的情感价值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)
- 生字卡片
-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,完成字词抄写
五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在什么场合得到过别人的掌声?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?”
学生自由发言后,教师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‘掌声’的课文,看看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动。”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,学生边听边圈画不认识的字词。
-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,教师纠正发音。
- 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,如“犹豫”、“鼓掌”、“自信”等。
3. 精读品析(20分钟)
- 问题引导:
- 小英为什么一开始不愿意上台演讲?
- 她后来为什么变得开朗了?
- 同学们的掌声对她意味着什么?
- 小组讨论:
学生分组交流,教师巡视指导。
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,教师适时点拨。
- 情境体验:
教师创设情境:“如果你是小英,听到同学们的掌声,你会有什么感受?”
学生闭眼想象,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4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- 联系实际:
教师提问:“在生活中,你有没有因为别人的鼓励而改变自己?请举一个例子。”
学生思考并分享。
- 情感升华:
教师总结:“掌声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肯定,更是一种温暖的鼓励。它能让人重拾信心,勇敢面对困难。”
5. 巩固练习(5分钟)
- 完成课后练习题,巩固字词和内容理解。
-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掌声,并在下节课分享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25. 掌声
小英的变化:
犹豫 → 自信
(自卑) (被鼓励)
掌声的意义:
鼓励、支持、关爱
我们应学会:
尊重他人,给予掌声
```
七、教学反思(可选):
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、合作探究、情感体验等多种方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,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