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学语文《动手做做看》优秀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生字新词,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-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旨,体会“动手实践”的重要性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小组合作、情境模拟等方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主动探究。
-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,养成勤于动脑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。
- 引导学生认识到“实践出真知”的道理,增强自信心和动手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感悟“动手做做看”的意义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联系实际,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“动手实践”的精神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插图、实验道具(如小纸船、橡皮泥等)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准备好记录本、笔等学习工具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?比如用纸折船、用橡皮泥捏东西?”
学生自由发言后,教师引入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——《动手做做看》,看看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。”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生字词语。
-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,带领学生认读并讲解重点词语。
- 提问引导: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你从中学到了什么?”
3. 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15分钟)
- 分段阅读课文,分析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。
- 引导学生讨论:“为什么小明要动手做实验?他的做法对吗?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?”
- 结合课文内容,播放相关动画片段或图片,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。
4. 实践活动,动手操作(15分钟)
- 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:“现在,请大家根据课文中的内容,动手做一个小实验。”
例如:用纸折一艘小船,看它能不能在水里漂浮;或者用橡皮泥捏一个物体,尝试让它站立。
-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,教师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大胆尝试。
- 实验结束后,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,并说说自己在过程中有什么发现。
5. 总结提升,拓展延伸(5分钟)
- 教师总结:“通过今天的课文和实验,我们明白了‘动手做做看’的重要性。只有亲自尝试,才能真正学到知识。”
-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动手,培养科学探索精神。
- 布置课后作业: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第一次动手做实验》,描述自己的一次动手经历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小学语文《动手做做看》
——动手实践,探索真知
1. 课文小明动手做实验
2. 重点词语:动手、实验、成功、失败
3. 启示:实践出真知
```
六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,并亲身体验“动手做”的乐趣。今后可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,开展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。
---
备注:本教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,注重因材施教,提升课堂实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