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记承天寺夜游原文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,夜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
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注释与赏析: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小品,全文仅数十字,却意境深远,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。文章写的是作者在一个月夜独自漫步承天寺,偶遇友人张怀民,二人一同赏月的情景。
文中“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”一句,运用了比喻手法,将月光下的庭院比作清澈的水面,又将竹影和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,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夜的静谧与清幽。这种写法不仅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,也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。
整篇文章虽短,却蕴含哲理。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”一句,表面上是在感叹世间少有像他们这样能欣赏月色的人,实则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之中的自我安慰与超然心境。苏轼以自然之景寄托情怀,在平凡中见不凡,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。
这篇作品不仅是宋代文人生活情趣的体现,更是中国古典散文中的经典之作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