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9加几》教案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学生能够理解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,掌握“凑十法”在9加几中的应用,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动手操作、小组合作和情境创设,引导学生探索9加几的计算规律,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,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,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掌握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,尤其是“凑十法”的运用。
- 难点:理解“凑十法”的原理,灵活运用到不同情境中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具:数字卡片、小棒、课件、练习纸
- 学具:每人一套小棒、练习本
四、教学过程: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课题:“同学们,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超市买东西。我们有9元钱,想买一支笔,需要10元,还差多少钱呢?”
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“1元”,从而引出“9+1=10”的概念。接着出示更多类似的问题,如“9+2=?”、“9+3=?”,让学生初步感知“9加几”的问题。
2. 探究新知(15分钟)
(1)动手操作
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“9+4”的过程,先拿出9根小棒,再拿4根,然后尝试将其中一根移到9根旁边,变成10根,剩下的就是3根,所以9+4=13。
(2)观察归纳
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“9加几”算式,如:
9+1=10
9+2=11
9+3=12
……
发现规律:9加几等于10加(几减1)。
(3)总结方法
教师讲解“凑十法”的步骤:
① 把第二个数分成1和另一个数;
② 9加1得10;
③ 再加上剩下的数。
例如:9+6 = 9 + 1 + 5 = 10 + 5 = 15
3. 巩固练习(15分钟)
(1)基础练习
完成课本上的“9加几”练习题,如:
9+5=? 9+7=? 9+8=?
要求学生用“凑十法”进行计算,并写出过程。
(2)游戏互动
开展“找朋友”游戏,教师出示数字卡片,学生快速说出“9+几=?”的答案,看谁反应最快。
(3)小组合作
每组学生合作完成一张“9加几”的计算表,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。
4. 拓展延伸(5分钟)
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:“如果我有9个苹果,再买3个,一共多少个?”
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,如:列式、画图、口算等,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思路。
5. 总结与评价(5分钟)
(1)学生总结
请几位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,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“9加几”的。
(2)教师总结
强调“凑十法”是解决“9加几”问题的重要方法,鼓励学生多练习,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。
(3)课堂评价
通过课堂表现、练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,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,激励全体学生继续努力。
五、作业布置:
完成练习册第12页“9加几”的习题,并尝试用“凑十法”解释其中一道题的计算过程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9 + 1 = 10
9 + 2 = 11
9 + 3 = 12
9 + 4 = 13
9 + 5 = 14
9 + 6 = 15
9 + 7 = 16
9 + 8 = 17
9 + 9 = 18
```
方法:9 + 几 = 10 + (几 - 1)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:
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,结合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“9加几”的计算方法。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“凑十法”,但个别学生仍需加强练习,今后应设计更多变式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