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文 > 精选范文 >

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ppt

2025-08-10 03:42:25

问题描述:

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ppt,在线等,求大佬翻牌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0 03:42:25

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ppt】一、作品背景简介

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经典词作。此词写于作者在建康(今南京)任职期间的中秋之夜,借中秋月色抒发对友人吕叔潜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感慨。

“太常引”是词牌名,属于宋词中较为常见的调式之一,结构紧凑,音律和谐。本词以中秋夜景为背景,融合自然描写与情感抒发,展现出辛弃疾词作中特有的豪放与深沉并存的艺术风格。

二、词作原文

> 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

>

> 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

> 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?

> 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
> 斫却月中桂,嫦娥应悔偷灵药。

三、词意解读

上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象,用“秋影转金波”来形容月光洒落江面的美丽画面,接着以“飞镜又重磨”比喻月亮如铜镜般明亮圆润,仿佛刚刚被擦拭过一般。词人举杯邀月,向月宫中的嫦娥发问:“你被白发所欺,有何办法?”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,也隐含着对自身年华老去、壮志难酬的无奈。

下片则由景入情,笔锋一转,表达出词人渴望超越现实束缚、俯瞰山河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。“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”,展现了词人胸怀天下的豪情;而“斫却月中桂,嫦娥应悔偷灵药”则是借神话典故,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。

四、艺术特色分析

1. 意象丰富,意境深远

全词通过“秋影”、“金波”、“飞镜”等意象,营造出中秋夜的静谧与美好,同时又融入“白发”、“长空”、“山河”等象征性元素,使全词既有自然之美,又富有哲理意味。

2. 情感真挚,寓意深刻

辛弃疾虽身处中秋佳节,但并未沉溺于欢愉之中,而是借景抒怀,表达出对人生、国家、理想的复杂情感。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,也有对家国情怀的坚守。

3. 语言凝练,节奏明快

词句简洁有力,音律和谐,读来朗朗上口,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一贯的豪放风格,同时又不失婉约细腻之感。

五、教学应用建议

1. 文本理解

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与背景资料,深入理解词中意象与情感表达,体会辛弃疾在中秋夜的情感波动。

2. 情感体验

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,思考“中秋”这一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意义,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投射。

3. 拓展延伸

可对比阅读辛弃疾其他作品,如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等,感受其词作风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。

六、结语

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中秋词作,更是辛弃疾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它让我们看到一位爱国词人在月光下的思索与呐喊,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宝贵窗口。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,这首词依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。

---

如需制作PPT内容或进一步扩展,请告知具体需求,我可以继续为您完善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