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寻隐者不遇古诗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- 理解诗歌内容,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。
-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品析、想象等方法,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。
-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,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古代文人追求自然、淡泊名利的情怀。
-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,提升审美情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诗句意思,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。
- 难点:体会诗人“寻隐者不遇”后的心理活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配乐朗诵音频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作者贾岛的背景资料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展示一幅山水画或古风插图,引导学生观察画面,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2. 提问:“你有没有想过,在山林中有一位隐士,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?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寻找隐士却未能相见的古诗——《寻隐者不遇》。”
(二)初读感知(8分钟)
1. 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和节奏。
2. 学生自由朗读,教师纠正发音。
3. 出示生字词卡片,讲解重点字词,如“松下”、“童子”、“言”等。
(三)精读品析(15分钟)
1. 分句讲解诗意:
- 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”
解释:诗人来到松树下,向童子询问隐士的去向,童子回答说老师上山采药去了。
- 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
解释:童子说老师就在这座山里,但因为云雾缭绕,不知道具体在哪里。
2. 引导学生思考:
- 为什么诗人要来寻隐者?
- 诗人听到童子的回答后,心情如何?
- 从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?
(四)深入探究(10分钟)
1. 分组讨论:
- 诗人是否真的找不到隐士?他为什么没有直接找到?
-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2. 教师总结:
- 诗人虽然没有见到隐士,但通过童子的转述,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、远离尘嚣的境界。
- 诗中透露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。
(五)拓展延伸(7分钟)
1. 播放配乐朗诵,让学生闭眼聆听,感受诗歌的韵律美。
2. 比较阅读:出示其他描写隐士或山水的古诗,如《独坐幽篁里》《山居秋暝》等,引导学生比较异同。
(六)作业布置(5分钟)
1. 背诵并默写《寻隐者不遇》。
2. 以“我心中的隐士”为题,写一段话,表达你对隐士生活或理想的理解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寻隐者不遇
——贾岛
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意象:松树、童子、山、云
情感:向往、无奈、淡泊
```
六、教学反思(可选)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品析、讨论等多种形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,激发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。今后可以结合更多情境创设,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