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泊船瓜洲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
- 理解《泊船瓜洲》这首诗的含义,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。
-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,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
- 通过品读诗句,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。
- 学会结合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理解诗歌情感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-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,激发学生热爱家乡、珍惜亲情的情感。
-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诗意,感悟诗人思乡之情。
- 难点:体会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中“绿”字的精妙用法及其表达的情感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古诗朗诵音频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阅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背景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情境导入
播放一段江南春景的视频或图片,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。
提问:“如果你在远方漂泊,看到这样的景色,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?”
2. 引出课题
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——《泊船瓜洲》。”
(二)初读感知(8分钟)
1. 朗读课文
教师范读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和情感。
学生自由朗读,要求读准字音、读通句子。
2. 整体感知
提问:“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?”
(三)细读品味(15分钟)
1. 逐句讲解
- “京口瓜洲一水间”:介绍地理位置,说明诗人所处的环境。
- “钟山只隔数重山”:体会诗人距离故乡虽近却不能归去的无奈。
- 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:重点分析“绿”字的妙处,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。
- 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: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
2. 合作探究
分组讨论:为什么诗人用“绿”而不用“到”“过”等词?“绿”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(四)拓展延伸(8分钟)
1. 联系生活
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离家的经历或听过的思乡故事,谈谈自己的感受。
2. 拓展阅读
推荐其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,如《静夜思》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等,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。
(五)总结升华(4分钟)
1. 回顾内容
引导学生复述诗的大意,回顾重点词语和情感表达。
2. 情感升华
提问:“如果你是王安石,站在江边,望着故乡的方向,你会想些什么?”
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,深化对诗歌的理解。
(六)布置作业(2分钟)
1. 背诵并默写《泊船瓜洲》。
2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心中的“故乡”,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泊船瓜洲
——王安石
京口瓜洲一水间,
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
明月何时照我还?
关键词:绿、思乡、故乡、情感
```
六、教学反思(可选)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,理解诗意,感受情感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赏析能力,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