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预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范文】一、活动主题:
预防诈骗,守护安全
二、活动时间:
2025年4月5日(星期六)上午9:00—10:30
三、活动地点:
XX学校XX班级教室
四、参与人员:
全班学生、班主任、校保卫处工作人员
五、活动目的:
通过本次主题班会,增强学生的防骗意识,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,避免上当受骗,营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
六、活动准备:
1. 班主任提前收集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,制作PPT课件。
2.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,如反诈宣传短片。
3. 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诈骗的资料,思考自己或身边人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。
4. 教室布置简洁温馨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七、活动流程:
1. 开场导入(5分钟)
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意义,强调“防骗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,并播放一段关于诈骗危害的短视频,引起学生的重视。
2. 案例分享(15分钟)
由班主任展示几个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例,包括网络诈骗、电话诈骗、冒充亲友诈骗等,分析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和受害者的心理弱点。
同时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诈骗的经历,引导大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。
3. 知识讲解(20分钟)
- 常见诈骗类型:如兼职诈骗、刷单诈骗、虚假中奖、冒充公检法等。
- 识别诈骗的方法:不轻信陌生来电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、不点击不明链接、不向陌生人转账等。
- 遇到诈骗后的应对措施:及时报警、保留证据、寻求帮助等。
4. 互动讨论(15分钟)
分组讨论:如果遇到以下情况,你会怎么做?
- 接到自称是“快递公司”的电话,说你中了大奖;
- 在社交平台上收到“好友”发来的借钱请求;
- 网络上有人以“高薪兼职”为名要求你先交押金。
每组派代表发言,班主任进行点评和补充。
5. 情景模拟(10分钟)
班主任设计几个常见诈骗场景,让学生扮演“受害者”和“骗子”,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诈骗行为的认识,提升警惕性。
6. 总结与倡议(5分钟)
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内容,强调“提高警惕、拒绝诱惑、理性判断”的重要性。
发起“防骗小卫士”倡议,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,共同构建防骗防线。
八、活动延伸:
1. 布置一份“家庭防骗调查作业”,让同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诈骗风险。
2. 鼓励学生关注官方反诈平台,如“国家反诈中心”公众号,获取最新防骗信息。
九、注意事项:
1. 活动过程中注意语言文明,避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。
2. 对于有特殊经历的学生,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引导,确保活动效果积极正面。
十、活动反思:
班会结束后,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反馈表,了解他们对本次班会的收获和建议,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。
备注: 本教案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调整,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,确保学生真正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