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文 > 精选范文 >

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

2025-08-08 14:08:19

问题描述:

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,时间不够了,求直接说重点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8 14:08:19

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】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《史记》中的一篇人物传记,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。韩信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,但最终因功高震主而被诛杀。本篇通过详实的叙述,展现了韩信从贫贱到显贵,再到悲剧结局的人生轨迹。

原文节选与翻译:

“淮阴侯韩信者,淮阴人也,始为布衣时,贫无行,不得推择为吏,又不能治生商贾。”

译文:淮阴侯韩信,是淮阴人。他早年还是平民的时候,贫穷没有德行,不能被选拔为官吏,也不能从事商业谋生。

“常从人寄食饮,人多厌之。”

译文:他常常依附别人吃饭喝水,很多人对他感到厌恶。

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”

译文:韩信曾在城下钓鱼,有位老妇人在河边漂洗衣服,看到韩信饥饿,就给他饭吃,一连几十天都如此。

“信喜,谓母曰:‘吾必有以报母。’”

译文:韩信非常高兴,对老妇人说:“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您。”

“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乃他人之恩!’”

译文:老妇人生气地说:“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,却靠别人的恩惠!”

“信由此益孤,然心常念之。”

译文:韩信因此更加孤独,但他心中常常记着这位老妇人的恩情。

“及项梁渡淮,信杖剑从之,居麾下,无所知名。”

译文:等到项梁率军渡过淮河,韩信拿着剑跟随他,但在军中并不出名。

“项梁败,又属项羽,羽以为郎中。”

译文:项梁战败后,韩信又投奔项羽,项羽任命他为郎中。

“数以策干项羽,羽不听。”

译文:韩信多次献计给项羽,但项羽没有采纳。

“信知项羽不用其计,遂亡归汉。”

译文:韩信知道项羽不采纳他的建议,于是逃亡归顺了汉王刘邦。

“汉王以为治粟都尉,未奇也。”

译文:刘邦任命他为治粟都尉,但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
“信数与萧何语,何奇之。”

译文: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,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。

“至南郑,诸将亡者数十人,信亦亡。”

译文:到了南郑,许多将领逃跑了几十人,韩信也跟着逃走了。

“何闻信亡,不及以闻,自追之。”

译文: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,来不及报告刘邦,就亲自去追赶他。

“人有言于上曰:‘丞相何亡。’”

译文:有人告诉刘邦说:“丞相萧何逃跑了。”

“上大怒,如失左右手。”

译文:刘邦非常愤怒,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。

“居一二日,何来谒上,上且怒且喜。”

译文:过了两三天,萧何来拜见刘邦,刘邦又生气又高兴。

“何曰:‘臣不敢亡也,臣追亡者。’”

译文:萧何说:“我不敢逃跑,我是去追逃跑的人。”

“上曰:‘若所追者谁?’”

译文:刘邦问:“你追的是谁?”

“何曰:‘韩信也。’”

译文:萧何回答:“是韩信。”

“上曰:‘诸将亡者数十人,独追信,何也?’”

译文:刘邦问:“其他将领逃跑了几十个,唯独你去追韩信,为什么?”

“何曰:‘诸将易得耳,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’”

译文:萧何说:“那些将领容易得到,像韩信这样的人,是国家难得的栋梁之才。”

“王必欲长王汉中,无所事信;必欲争天下,非信无所与计事者。”

译文:如果您想长期在汉中称王,不需要韩信;但如果想争夺天下,没有韩信就无法筹划大事。

“王遂拜信为大将军。”

译文:刘邦于是任命韩信为大将军。

总结: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不仅记录了韩信从落魄到显赫的历程,更揭示了他一生中的忠诚、智慧与悲剧命运。韩信虽出身卑微,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,成为一代名将。然而,最终因功高震主,未能善终,令人唏嘘不已。

这篇传记不仅是对韩信个人的记载,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英雄命运的真实写照。它告诉我们:才华横溢之人,若不懂进退之道,终难全身而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