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仙李渔文言文翻译水仙李渔原文及翻译】《水仙》是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《闲情偶寄》中的一篇散文,内容主要围绕水仙花的栽培、观赏与文化寓意展开。李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的形态之美,同时融入了他对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,体现出一种淡泊、高雅的生活态度。
原文:
水仙者,草木之清品也。其形娟秀,其色幽雅,其香清远,非世俗之花可比。余尝植之于盆,置于几案之间,朝夕观之,未尝不心旷神怡。
水仙不需沃土,惟宜清水;不求艳丽,但求清白。其根如玉,其叶如翠,其花如雪,虽无桃李之华,而有兰桂之质。人多爱其清,亦多弃其洁,岂知此物本性如此,非为世人所悦而变也。
或曰:“水仙何足贵?”余曰:“君子贵其志,不贵其形。水仙虽小,其志甚高,其节甚洁,岂可轻视?”
译文:
水仙是一种清雅的植物。它的形态柔美,颜色淡雅,香气清新,远非普通花卉所能比拟。我曾经在盆中种植它,放在书案旁边,早晚观赏,从未不感到心情舒畅。
水仙不需要肥沃的土壤,只需要清水;它不追求艳丽的颜色,只讲究纯洁的本色。它的根像玉石一样洁白,叶子像翡翠一样翠绿,花朵如白雪般纯净。虽然没有桃花李树的繁华,却有着兰花桂花的气质。人们大多喜欢它的清雅,却常常忽视它的高洁,哪里知道这种植物本来就是如此,不是为了取悦世人而改变的。
有人问:“水仙有什么值得珍贵的?”我说:“君子看重的是志向,而不是外表。水仙虽然微小,但它的志向很高远,品格非常纯洁,怎么可以轻视呢?”
结语:
李渔在《水仙》一文中,借花喻人,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清雅生活的向往。他通过对水仙的描写,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,更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思考。读此文,不仅能感受到水仙的清雅脱俗,也能体会到作者那份超然物外、淡泊名利的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