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3年救护车管理制度_救护车使用管理制度_2】为规范救护车的使用与管理,提高医疗应急响应效率,保障患者生命安全,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机构实际运行情况,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,制定本《救护车管理制度》。该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救护车的日常管理、出车流程、人员配置、设备维护及安全责任等方面。
一、总则
1. 本制度旨在加强救护车的统一管理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、有序、高效地开展急救工作。
2. 所有涉及救护车使用的部门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,不得擅自调用或挪用救护车。
3.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救护车,包括院内急救车辆及参与院前急救任务的车辆。
二、救护车管理职责
1. 医务科负责救护车的日常调度与使用安排,确保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。
2. 设备科负责救护车内部设备的检查、维护与更新,确保各项急救设备正常运行。
3. 护理部负责对随车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,提升急救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。
4. 保卫科负责救护车的安全管理,防止车辆被盗、损坏或被非法占用。
三、救护车使用流程
1. 接报与派车
接到急救任务后,值班医生或调度员应核实患者信息、病情状况及具体位置,确认是否符合救护车出车标准。如符合,立即安排车辆出车,并通知随车医护人员准备出发。
2. 出车前检查
随车医护人员应在出发前对救护车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:急救药品、氧气瓶、心电监护仪、除颤仪等设备是否齐全、有效;车辆状况是否良好,是否存在安全隐患。
3. 途中操作
在前往现场途中,医护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,随时向调度中心汇报进展。到达现场后,迅速评估患者情况,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,并及时反馈患者状况。
4. 返回与交接
完成救治任务后,车辆应及时返回医院,将患者交由急诊科或相关科室接收。同时,填写完整的出车记录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患者信息、抢救过程等。
四、救护车使用原则
1. 救护车主要用于院外急救、危重病人转运及突发事件救援,不得用于非紧急医疗活动。
2. 未经批准,不得私自使用救护车,严禁公车私用。
3. 救护车驾驶员须具备相应驾驶资质,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,确保行车安全。
五、救护车设备管理
1. 每辆救护车应配备基本急救设备,包括但不限于:心肺复苏装置、除颤仪、血压计、血糖仪、氧气瓶、急救药品箱等。
2. 设备需定期检查、保养,并建立台账记录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。
3. 药品和器械应按有效期管理,临近过期的物品应及时更换,避免影响急救效果。
六、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
1. 严禁酒后驾车、疲劳驾驶,杜绝一切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。
2. 对因管理不善、操作不当或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,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
3.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,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、通报批评、停职或行政处分。
七、附则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和修订。
2. 各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制度,制定实施细则,确保制度落实到位。
通过严格执行《救护车管理制度》,可以进一步提升急救工作的规范化水平,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,同时也为医院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