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龙吟(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及赏析)】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他任职建康(今南京)期间。这首词以登高望远为引,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、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,情感深沉,意境开阔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一、原文
> 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
>
> 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
> 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
> 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
> 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>
> 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
> 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
> 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
> 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?
二、译文
在辽阔的楚地,秋意正浓,江水滔滔,一直流向天边,仿佛没有尽头。
远望群山,层层叠叠,像美人头上的发髻,却似乎也在诉说着愁绪与怨恨。
夕阳下,高楼之上,孤雁的叫声凄凉,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在此徘徊。
他反复凝视着腰间的宝剑,重重地拍打着栏杆,却无人理解他的心意。
别再提那鲈鱼的味道多么鲜美,即使秋风已起,张翰是否归来?
若只是为了买房置地,恐怕连刘备那样的豪杰也会感到羞愧。
可叹时光流逝,风雨飘摇,连树木都已老去。
谁能将那些红巾绿袖的女子唤来,为我拭去英雄的眼泪?
三、赏析
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,更是一首充满政治情怀和人生感慨的词作。全词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景象,引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思与无奈。
1. 上片写景抒情:
开篇“楚天千里清秋”,点明时节与地点,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。接着用“遥岑远目”描写远山如玉簪螺髻,看似写景,实则暗含对山河破碎、国事艰难的隐忧。“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”进一步渲染出孤独、悲凉的意境,为下文的情感铺垫。
2. 下片直抒胸臆:
“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”是词人内心激荡情绪的外化表现,表现出他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苦闷。随后引用典故,借张翰、许汜之例,表达自己不愿苟安享乐、追求功名的心志。最后“树犹如此”一句,借用桓温北伐时的感慨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英雄迟暮的深切感叹。
3. 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:
全词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,情感层层递进,从景到情,由物及人,最终归结于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。结尾“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”更是将豪情与柔情交织在一起,令人动容。
四、总结
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写照,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的家国情怀与理想失落。它以其深沉的意境、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,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