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《纸片变变变》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通过观察和操作,了解纸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,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。
2. 技能目标:能动手尝试将纸片进行折叠、剪裁、拼接等操作,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。
3. 情感目标:体验探索的乐趣,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各种颜色的纸张(如彩纸、报纸、卡纸等)
- 剪刀、胶水、固体胶、彩笔
- 展示板或白板
- 教师提前准备的“纸片变形”范例作品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:
教师出示一张普通的纸片,提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这张纸可以变成什么吗?”引导幼儿自由发言,激发兴趣。接着展示一些由纸片制作成的物品,如小船、纸鹤、花朵等,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。
2. 探索与操作(20分钟):
- 分组操作:将幼儿分成小组,每组发放多种纸张和工具,鼓励他们自由尝试将纸片进行各种变化。
- 教师引导:教师巡回指导,适时提出问题:“你用了什么方法让纸片变形状?”“如果把纸片折一折会怎么样?”帮助幼儿思考不同的变化方式。
- 创意展示: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,并讲述自己是如何“变”出这些造型的。
3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: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总结纸片可以通过折叠、剪裁、粘贴等方式变成不同的形状。同时引导幼儿思考:“除了今天的方法,你还想用纸片做什么?”
四、活动延伸:
-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材料,让幼儿继续探索纸的变化。
-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纸做手工,增强亲子互动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节课通过“变”的主题,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。在操作过程中,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能够积极尝试不同的方法。部分幼儿在剪裁时需要教师协助,今后可加强安全使用剪刀的教育。整体来看,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,幼儿在玩中学,学中乐。
六、注意事项:
-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,教师需全程监督。
- 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整理桌面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备注: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,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发展,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