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灰吟于谦原文】《石灰吟》是明代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以石灰为喻,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、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。
全诗如下:
千锤万凿出深山,
烈火焚烧若等闲。
粉骨碎身浑不怕,
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,但语言简练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历来被广泛传诵,成为咏物言志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诗歌背景
于谦生活在明朝中期,当时朝政腐败,外敌入侵,国家动荡不安。他出身寒门,却胸怀大志,立志报国。他在担任地方官期间,勤政爱民,清正廉洁,深受百姓爱戴。后来因忠直敢言,遭到权臣陷害,最终含冤而死。他的事迹和精神,在后世备受推崇。
《石灰吟》正是他在人生低谷时所作,借石灰的坚韧不拔,表达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与高洁品格。
二、诗意解析
1. “千锤万凿出深山”
这一句描绘的是石灰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过程。千锤万凿,形容其艰难困苦;出深山,则象征着历经磨难,终能显露于世。这既是石灰的形成过程,也暗喻人生的坎坷与奋斗。
2. “烈火焚烧若等闲”
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,这一过程极其严酷。然而,诗人却说“若等闲”,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、无畏无惧的态度。这不仅是对石灰的赞美,更是对自己心境的写照。
3. “粉骨碎身浑不怕”
石灰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分解,甚至化为粉末。但诗人毫不畏惧,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必然的归宿。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,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。
4. 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
最后一句点明主旨,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世间留下清白的名声,不随波逐流,不趋炎附势,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。这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,也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三、艺术特色
1. 托物言志
全诗通过描写石灰的生成过程,寄托了作者的志向和人格追求。这种“借物抒怀”的手法,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象征意义。
2. 语言凝练
四句诗共28字,没有一个多余的字,每句都包含丰富的内涵。语言简洁有力,节奏明快,读来朗朗上口。
3. 意境深远
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政治抱负或个人遭遇,但通过石灰的意象,传达出一种坚定、清廉、不屈的精神,令人回味无穷。
四、历史评价
《石灰吟》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,更是一部精神史诗。它展现了于谦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,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。后人常以此诗自勉,激励自己在逆境中坚守初心,保持清白。
在今天,这首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都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正直,做一个有原则、有操守的人。
结语:
《石灰吟》虽短,却蕴含深意。它不仅是于谦的自我写照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。愿我们都能如诗中所说: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