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诗经《还》】《还》是《诗经·齐风》中的一篇,虽篇幅简短,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情感。全诗共三章,每章四句,语言质朴,节奏明快,描绘了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、心旷神怡的生活状态。
首章: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并驱从两肩兮,揖我乎 McDon(注:此处原为“峱”字,音同“náo”)。”
诗人以“还”起兴,意指归来、返回,表达一种归家的喜悦。在峱山之间,与友人相遇,一同打猎,彼此相敬有礼,气氛和谐。这里的“并驱从两肩”描绘的是猎人追逐野兽的情景,而“揖我乎峱”则表现出一种谦逊有礼的态度。
次章:“子之茂兮,遭我乎峱之道兮。并驱从两牡兮,揖我乎峱之澳。”
“茂”字形容草木繁盛,也暗喻人的英俊或才华出众。诗人再次描绘与友人在峱地相遇,一同狩猎,互相敬重。这里的“两牡”指两只公兽,象征力量与勇猛;“澳”则指水边,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宁静氛围。
末章:“子之昌兮,遭我乎峱之阳兮。并驱从两狼兮,揖我乎峱之场。”
“昌”意为兴盛、繁荣,表达了对友人美好生活的祝愿。诗人继续描写与友人在峱山之阳相遇,一同狩猎,彼此尊重,情谊深厚。最后一句“揖我乎峱之场”将场景定格在狩猎场,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。
整首《还》虽然没有复杂的辞藻,却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种闲适、自在的生活情趣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狩猎的诗,更是一首表达友情、赞美自然、追求和谐生活的作品。诗中所体现的不仅是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,更是他们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。
在《诗经》众多篇章中,《还》虽不显赫,却因其质朴真挚而独具魅力。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在自然中寻找乐趣,在交往中体会温情,也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