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新论语十二章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,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。其中“十二章”是《论语》中较为常见的一组篇章,因其内容精炼、思想深刻,被广泛用于教学和学习。以下是对《论语》十二章的原文、注释与翻译,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。
一、原文
1.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2.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”
3.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
4.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5. 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
6. 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7. 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8. 子曰:“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,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”
9. 子曰:“吾与点也!”
10. 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11.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12. 子曰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
二、注释
1. 学而时习之:学习并时常复习,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。
2. 有朋自远方来: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,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3. 人不知而不愠:别人不了解自己,也不生气,这是君子的修养。
4. 孝弟: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。
5. 鲜矣仁:这种人很少有仁德之心。
6. 三省吾身:每天多次反省自己。
7. 敬事而信:对待事务要认真负责,讲究信用。
8. 节用而爱人:节约用度,关爱百姓。
9. 入则孝,出则悌:在家孝顺父母,在外尊敬兄长。
10. 泛爱众:广泛地爱护众人。
11. 亲仁:亲近有仁德的人。
12. 贤贤易色:重视贤德之人,胜过重视容貌。
13. 主忠信:以忠诚和信用为主。
14. 无友不如己者: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
15. 过则勿惮改:有了过错,不要害怕改正。
16. 吾与点也:我赞同曾点的观点。
17. 饭疏食饮水:吃粗粮,喝冷水。
18. 曲肱而枕之:弯着胳膊当枕头。
19. 不义而富且贵: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富贵。
20. 知者不惑:聪明人不会迷惑。
21. 仁者不忧: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虑。
22. 勇者不惧:勇敢的人无所畏惧。
三、翻译
1. 孔子说:“学习并不断温习,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?有朋友从远方来,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?别人不了解我,我也不生气,难道不是君子的表现吗?”
2. 有子说:“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,却喜欢冒犯上级,这样的人很少见;不喜欢冒犯上级,却喜欢作乱的人,更是从来没有的。”
3.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装模作样的人,很少有仁德之心。”
4. 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?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?”
5. 孔子说:“治理一个大国,要认真对待工作,讲求信用,节约开支,爱护人民,役使百姓要按季节进行。”
6. 孔子说:“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,在外要尊敬兄长,做事要谨慎诚信,广泛地关爱他人,亲近有仁德的人。如果还有余力,就去学习文化知识。”
7. 子夏说:“尊重贤德之人胜过看重容貌;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;侍奉君主能献出全部身心;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。即使有人说他没读过书,我也一定会说他是有学问的人。”
8. 孔子说:“君子如果不庄重,就没有威严;学习就不会牢固。应以忠诚和信用为主,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有了错误,不要害怕改正。”
9. 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的想法。”
10. 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也乐在其中。不正当得来的富贵,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。”
11. 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。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,对他的缺点加以改正。”
12. 孔子说:“聪明人不会困惑,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,勇敢的人不会害怕。”
四、结语
《论语》十二章虽篇幅不大,但蕴含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智慧,至今仍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。无论是修身养性、待人接物,还是治国理政,都能从中找到指导原则。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,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,提升自我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