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班科学教案小松鼠采松果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通过观察和操作,认识松果的外形特征,了解松果的基本结构。
2. 能力目标: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,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兴趣,体验探索的乐趣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实物松果若干(提前收集或购买)
- 小篮子、小盘子若干
- 图片或视频资料:展示小松鼠在森林中采集松果的情景
- 教师自制教具:松果拼图或模型(用于教学演示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松鼠在森林中寻找食物的动画或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:“你们看,这是谁呀?它在做什么?”
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引出主题“小松鼠采松果”。
2. 观察与讨论(10分钟)
教师出示真实的松果,让幼儿轮流观察、触摸,并提问:
- “你看到的松果是什么形状的?”
- “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?”
- “你觉得松果像什么?”
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松果的外观,教师适时补充说明松果的结构,如“鳞片”、“尖角”等。
3. 游戏互动:小松鼠采松果(15分钟)
将松果分散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,设置“森林”场景,幼儿扮演“小松鼠”,分组进行“采松果”游戏。
要求:
- 用小篮子收集松果
- 收集后进行简单分类(如大小、颜色等)
- 鼓励幼儿合作完成任务
教师在一旁引导,帮助幼儿发现松果的异同点,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。
4. 分享与总结(5分钟)
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松果,说说它们的特点。教师总结:
- 松果是松树的果实
- 它有坚硬的外壳,里面藏着种子
- 小松鼠喜欢收集松果作为过冬的食物
四、延伸活动建议:
- 美术活动:用橡皮泥或黏土制作松果
- 科学探究:观察松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
- 故事讲述:讲述《小松鼠的故事》,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“小松鼠采松果”为主线,结合实物观察与游戏互动,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。通过亲身体验,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松果的外形特征,还增强了对自然界的兴趣。今后可进一步拓展相关主题,如“秋天的果实”、“动物过冬的方式”等,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。
备注:本教案内容为原创设计,适用于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,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