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步洗手法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,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。
2. 学会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进行规范洗手。
3.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,预防疾病传播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掌握“七步洗手法”的步骤和要领。
- 难点: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执行每一步动作,保持洗手时间充足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洗手池或模拟洗手装置
- 肥皂或洗手液
- 手部清洁宣传图或视频资料
- 教学PPT或板书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(5分钟)
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们平时是怎么洗手的?有没有想过洗手其实是有讲究的?”接着播放一段关于细菌传播的短视频,引发学生兴趣,引出“七步洗手法”的重要性。
2. 新课讲解(10分钟)
教师讲解“七步洗手法”的由来及意义。介绍七步洗手法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科学洗手方式,目的是有效清除手部细菌,防止交叉感染。
3. 步骤演示(15分钟)
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七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:
第一步:掌心相对,手指并拢,相互搓擦。
第二步:手心对手背,沿指缝相互搓擦。
第三步:双手互握,旋转搓擦指背。
第四步:弯曲手指,让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。
第五步:指尖在另一手掌心搓擦。
第六步:手腕部位,双手交替搓擦。
第七步: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,并用干净毛巾擦干。
教师可配合手势、口诀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,如:“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”。
4. 实践操作(10分钟)
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,教师巡回指导,纠正错误动作。鼓励学生互相观察、指出问题,提高学习效果。
5. 总结与巩固(5分钟)
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七步洗手法的七个步骤,强调洗手时间和正确方法的重要性。布置课后任务: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内容,并记录一次完整洗手过程。
五、教学延伸:
鼓励学生制作“七步洗手法”宣传画或小卡片,用于家庭或学校宣传;也可以开展“洗手打卡”活动,持续培养良好卫生习惯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洗手的方法。今后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监督与引导,确保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