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人文 > 精选范文 >

《台阶》教案

2025-07-28 00:08:41

问题描述:

《台阶》教案,卡了三天了,求给个解决办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8 00:08:41

《台阶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能力:

- 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,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。

-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。

-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- 感受父亲朴实、坚韧的性格特征,体会作者对父辈的理解与尊重。

-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,理解亲情的重要性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重点:

分析父亲的形象,理解“台阶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。

掌握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。

- 难点:

理解“台阶”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安排。

领会作者对父亲这一代人精神状态的深刻思考。
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:
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注意到,生活中有些东西看似普通,却承载着重要的意义?比如‘台阶’,它不仅仅是通往高处的工具,也可能象征着一个人的尊严、努力和梦想。”

引出课题——《台阶》,并介绍作者李森祥。
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不理解的词语,初步把握文章内容。

-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父亲为了修一座高台阶的房子,付出多年努力,最终实现了心愿,但内心却感到失落。

3. 精读课文,分析人物形象(15分钟)

- 分组讨论: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?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?

-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、动作、心理描写入手,分析父亲的执着、坚韧、自尊等性格特征。

- 引导学生理解“台阶”不仅是物理上的建筑,更是父亲精神世界的象征。

4. 品味语言,体会写法(10分钟)

- 教师选取文中典型语句进行赏析,如:“父亲的脚板宽大而粗糙,像一块磨得发亮的石板。”

- 讨论: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?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?

5. 拓展延伸,情感升华(10分钟)

- 提问:“如果你是文中的‘我’,你会如何看待父亲的行为?”

-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,思考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努力,培养感恩之心。

- 鼓励学生以“我的父亲”为题,写一段话表达对父爱的理解。

6. 小结与作业布置(5分钟)

-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强调“台阶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。

- 布置作业:

-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父亲”的理解。

- 摘抄文中描写父亲的精彩语句,并做简要点评。

四、教学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、分析人物形象,增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。同时,结合现实生活,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

五、板书设计:

```

一、教学目标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三、教学过程

1. 导入新课

2. 初读课文

3. 精读分析

4. 品味语言

5. 拓展延伸

6. 小结作业

```

六、教学资源:

- 文本《台阶》(李森祥)

- 多媒体课件(含相关图片、背景音乐等)

备注:本教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,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,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