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坐井观天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】【教学目标】
1.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生字新词。
2. 初步感知故事寓意,体会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中所体现的不同观点。
3.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【教学重点】
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“坐井观天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思想意义。
【教学难点】
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思考: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?小鸟又是如何看待的?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张图片:一只青蛙坐在井底,仰头望着天空。
师:同学们,你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?一只青蛙坐在井里,它能看到什么?
生:只能看到一点点天空。
师:那如果这只青蛙一直待在井里,它会不会觉得天很小呢?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,就和这只青蛙有关,题目是——《坐井观天》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教师朗读课文,学生边听边圈画不认识的字词。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教师巡视指导,纠正发音问题。
三、识字写字(15分钟)
1. 教学重点生字:井、蛙、观、沿、答、际、错、抬、信、际
- 通过组词、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。
- 教师示范书写,学生模仿练习。
2. 学生分组讨论:这些字中哪些是你以前学过的?哪些是新的?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?
- 学生积极发言,课堂气氛活跃。
四、理解内容,品读对话(1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,分角色朗读。
师:青蛙说:“我天天坐在井里,一抬头就能看见天。”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青蛙怎样的想法?
生:青蛙觉得自己看到的天就是整个世界。
师:小鸟说:“你弄错了,天无边无际,大得很哪!”小鸟为什么会这样说?
生:因为小鸟飞得高,看得远,知道天很大。
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青蛙和小鸟的观点,初步体会“坐井观天”的含义:只看到局部,不了解整体。
五、拓展延伸(5分钟)
师:如果我们像青蛙一样,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,会有什么后果?
生:可能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事物。
师:所以我们要多出去看看,开阔眼界,不要被自己有限的认知限制住。
六、课堂小结(5分钟)
师:今天我们学习了《坐井观天》这篇课文,认识了青蛙和小鸟,了解了他们不同的看法。我们知道了“坐井观天”这个成语的意思,也明白了不能局限于自己的经验,要勇于探索更大的世界。
七、布置作业(2分钟)
1. 写生字词语各两遍。
2.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3. 思考:如果你是那只青蛙,你会怎么想?你会怎么做?
【教学反思】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识字、对话分析等多种方式,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,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,深入探讨“视野与认知”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