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课程背景与目标
《大象的耳朵》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,文章通过大象和其他小动物之间的对话,讲述了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众不同而感到困扰,最终发现自己的耳朵其实是最适合自己的故事。本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价值,学会接纳自己独特的特点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;难点则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,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要学会接受并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。
三、教学准备
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,包括课文插图、动画视频等辅助材料,同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,收集关于自信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动物图片,提问:“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吗?”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大象,“那么,大家觉得大象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?”激发学生兴趣后正式进入课文学习。
(二)初读感知
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思考以下问题:
1.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别之处?
2. 它最初对自己的耳朵持什么态度?
3. 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?
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。
(三)精读感悟
1.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,分析其他动物对大象耳朵的看法以及大象最初的反应。
2. 学习第六至第十自然段,关注大象如何尝试改变自己的耳朵,并描述其结果。
3. 最后几段着重体会大象最后的态度转变及感悟。
(四)拓展延伸
组织小组讨论:“如果你也遇到了像大象这样的情况,你会怎么做?”鼓励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,分享个人经历或感受。此外,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或影片,如《丑小鸭》《小王子》,进一步深化主题。
五、作业布置
1.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;
2. 写一篇短文《我眼中的自己》,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;
3. 绘制一幅画,表现你心目中最理想的自我形象。
六、板书设计
板书应简洁明了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,突出关键词汇如“与众不同”、“自信”、“接纳”。
七、教学反思
在实施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,及时调整策略。例如,如果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,可以通过模拟情景表演加深印象;对于那些能够积极发言的学生,则给予更多肯定和支持,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