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戴嵩画牛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,全文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。文章围绕一幅画展开,通过讲述牧童对这幅画提出质疑,进而揭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。
原文如下:
蜀中有杜处士,好书画,所宝以百数。有戴嵩《牛》一轴,尤所爱,锦囊玉轴,常以自随。
一日曝书画,有一牧童见之,拊掌大笑曰:“此画斗牛也!牛斗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;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!”处士笑而然之。古语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。
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,牧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画中的错误,即斗牛时尾巴应该是夹在两腿之间,而不是像画中那样摇摆。这一细节体现了牧童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把握。而杜处士面对牧童的指正,并未固执己见,而是欣然接受,这也反映了他虚怀若谷的品质。
文章最后引用了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”的古语,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。无论是绘画还是其他领域,创作者都应深入生活,了解事物的本质,这样才能创作出真实可信的作品。
这篇短文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,同时也提醒我们,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谦逊的态度,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,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