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如下:
日照香炉生紫烟,
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
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首句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,诗人通过“日照”和“香炉”的意象,描绘出晨光初照下的庐山美景。阳光洒在山间,仿佛给整个山谷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,而那缭绕的雾气则如同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,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。
第二句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,从远处眺望,那奔腾而下的瀑布宛如一条巨大的白练,高悬于山川之间,气势磅礴。“挂”字用得极为传神,不仅写出了瀑布垂直而下的形态,更赋予其一种静态之美,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幅天然画卷。
第三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进一步刻画了瀑布的雄伟壮观。这里的“飞流”强调了水流的迅猛与灵动,“直下三千尺”则是对瀑布高度的一种夸张描写,极言其势不可挡。这样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水声,感受到水珠飞溅的清凉。
最后一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诗人将眼前的瀑布比作天上的银河倾泻而下,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。这种联想不仅突显了瀑布的宏伟壮观,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无限遐想与敬畏之情。
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细致描绘,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他对自由、理想的不懈追求。这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,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