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,其中《小雅》部分以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而著称。《斯干》是《小雅》中的一篇,主要描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族兴旺的期盼。以下为《斯干》的原文、译文及其深度解读。
原文
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
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
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
无相犹矣。
似续妣祖,筑室百堵。
西南其户,爰居爰处。
爰笑爰语。
约之阁阁,椓之橐橐。
风雨攸除,鸟鼠攸去。
君子攸芋。
殖殖其庭,有觉其楹。
哙哙其正,哕哕其冥。
君子攸宁。
二三其德,六三其家。
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
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
无相犹矣。
译文
流水潺潺流淌,南山深邃幽静。
如同竹子那样密集生长,如同松树那样繁茂挺拔。
兄弟之间和睦相处,
没有互相嫉妒的现象。
继承先辈的传统,建造房屋百堵。
西南方向开门户,居住在此安居乐业。
欢声笑语不断。
绳索拉紧搭建得整齐,木桩敲击得坚实。
风雨得以阻挡,鸟鼠不再侵扰。
君子因此安适。
庭院平整宽广,柱子高大挺直。
正堂宽敞明亮,后室幽静安宁。
君子得以安心居住。
品德多变的人,治理家庭困难重重。
如同竹子那样密集生长,如同松树那样繁茂挺拔。
兄弟之间和睦相处,
没有互相嫉妒的现象。
赏析
《斯干》以自然景物起兴,通过描写山川河流、竹林松柏等自然景象,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。诗中反复提到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”,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繁盛,更隐喻了家族的兴旺和团结。
诗中的“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无相犹矣”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和谐友爱,反对彼此间的猜忌与争斗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和睦、社会稳定的一种理想状态。
此外,诗中还体现了古人对于居住环境的重视。从“筑室百堵”到“风雨攸除,鸟鼠攸去”,再到“殖殖其庭,有觉其楹”,都展现了古人对于理想家园的构想——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生活空间。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图景的憧憬。
总之,《斯干》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描写,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。它不仅是对个人幸福生活的期盼,也是对整个家族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祝愿。